中国AI医院信息化行业的赋能和转型
在2023年的上半年,依据数字中国总体架构的准则,政策层面持续推动数字健康领域的发展,主要涉及医疗供给侧整体优化、改善就医体验、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以及加强监管、深化医保制度和常态化监管等方面。
本报告旨在从AI医院信息化的行业分类覆盖状况及市场缺口两个方面展开,深入分析行业的市场规模、产业链状况,以及AI应用对行业未来驱动的方向。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在于满足实际业务需求和运营管理需求,为实现这两大需求,其总体框架设计涵盖四个核心要素:基础支撑、技术应用、业务功能和数据服务。
基础支撑
作为实现医院信息化功能的必备要素,涵盖了环境硬件、基础软件、网络及安全等方面。技术部分则关乎实现医院信息化功能的途径,包括传统信息技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业务功能板块则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成效,主要涵盖医疗服务和管理三大类功能。数据服务部分则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产出,同时也是驱动业务优化的重要引擎,涉及数据存储、数据治理、数据标准及数据应用等诸多方面。
医院数字化服务以患者为核心,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医疗服务流程优化和质量提升。当前,医疗行业已步入大数据时代,传统医院管理、医保收支、质量控制等环节对数据处理的需求日益增长。众多企业洞察到医院业务发展所面临的痛点,在各个细分领域积极探讨,并在电子病历、科室数据互通、医院评级、药房自动化等领域实现了实际应用。
院内的信息化发展逐渐形成独立赛道。作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核心,医院目前仍处于智能化管理的初期阶段。但随着医疗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医院数字化转型进程正加速推进。
借助人工智能,加速医疗机构的管理变革至关重要。院端医疗信息系统有助于节流并改善盈利状况,其年度投入相对刚性。在受到客观条件影响的地区,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尤为突出。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改造,改善内部业务流程,尤其是门诊和住院环节,提高管理效率,合理分配资源并实现精细化控费,从而达到节流和改善盈利目的。
在国家对各级医院进行评定时,信息化建设水平是相应考察的重要指标。例如,2020年12月最新修订的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强调加强信息化建设。2022年底,国家卫健委、中医药局、疾控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对十四五期间深化区域医疗、互联互通、智慧医疗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引。
此外,最早发布的DRG 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等多项政策,明确了10点清晰的政策预期。这些预期将在疫情后重回建设正轨,叠加2023年数字中国大背景,预示着医疗IT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景气上升周期,进一步凸显医疗信息建设的重要性。
业务功能
研究结果表明,在总体及不同级别医院、不同经济状况的分类中,医疗机构普遍将电子病历集成系统视为信息系统建设的首要任务,其后为医院质量监管和临床辅助决策。在所有医院中,电子病历集成系统的重视程度最高,占比达到86.2%,医疗质量监管、临床辅助决策、大数据建设与应用及患者服务分别位列第二至第五位,其占比分别为71.3%、65.2%、57.8%和46.4%。
然而,当前市场上实际上仍存在较大差距,原因在于我国医疗资源分布极度不均衡。三甲医院主要集中在北上广及省会城市,拥有大量先进医疗设备和优质医护资源。医疗资源向大城市和大医院集中,导致大量患者涌入这些医疗机构。
我国一线城市北上广的医疗资源集中程度过高,导致医疗资源分布极度不均。在此背景下,大型医院接收了大量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从而使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益严重。这种现象不仅导致大量宝贵的医疗资源被浪费,还使得重症急症患者难以得到及时救治。
至2021年年底,我国共有36570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仅占9%,数量为3275家。然而,这些三级医院的诊疗人次却高达22.3亿,占全国医院总数的57.5%。显然,医疗资源供需存在明显的不匹配问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人工智能技术得以应用。通过辅助导诊、辅助问诊以及推荐用药等方式,人工智能有效地减轻了医生的工作负担,提高了诊疗效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疗资源供需失衡的问题。
此外,在新应用技术与辅助设备应用状况方面,地域差异尤为显著。人工智能的赋能有望缩小这些差异,推动医院信息化实现地域公平。针对医院新应用技术与辅助设备应用状况的分析显示,门诊发药机、住院包药机和医学影像位居前三。
在经济发达地区,医院最常用的智能设备是住院包药机,占比达到60.7%。而在经济中等发达或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医院最常使用的智能设备则是门诊发药机,占比分别为28.4%和34.5%。
对比经济发达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应用状况,前者应用率约为后者的两倍,地域差异十分明显。借助人工智能赋能医院信息化,有望推动智能医疗从数字化向智能化发展,从而减少地区差异,尽早实现医疗资源的均衡分布。
着眼医院信息化的建设,抛开现阶段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差异性,所有医院都面临战略、组织和技术三大难题,战略层面,部分医院管理的短视,导致了信息化建设资源统筹不到位。
同时,不同医院信息化进程差异较大,转型需求不一,而外部供应商提供的信息化产品种类繁多、标准不一,导致了建设医院低造、选型困难和监管缺位等问题,在组织层面,医事人员缺失、医务人员IT支持不足、培育机制不完善等等原因也导致了搭建好的信息系统未被完全应用。
另外,医务人员在系统搭建、定制化开发时,应当扮演帮助IT人员理解医疗业务的角色,医务人员IT知识储备不够,将会引发信息不对称、需求对接不畅等问题,进一步引发部署好的系统和业务分割的状况。
在技术层面,新旧系统协议不统一,数据难接入、数据安全难保证的问题仍然存在,数据孤岛问题十分严峻,目前处于满足医疗系统高可靠、高稳定的需求满足阶段,但是员工体验和患者体验的需求则难以满足。
在政策利好和技术驱动发展的情况下,医疗信息化的需求持续释放,核心业务的市场则进一步拓开。而且,在新应用技术及辅助设备应用状况区域的差异就更为明显了,AI的赋能将有望缩小地区差异,以实现医院信息化的地域普惠,针对医院新应用技术以及辅助设备应用状况,可以发现,排在前三名的是门诊发药机、住院包药机和医学影像。
经济发达地区医院应用最多的是住院包药机,占比为60.7%,经济中等或者经济先发达的地区医院应用最多的均为门诊发药机,占比分别为28.4%和34.5%。
同时,对比了经济发达地区和其他地区应用状况相比,经济发达地区应用率为其他地区的两倍以上,地区差异非常明显,AI赋能医院信息化的领域,使智能从数字化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有利于减少地区差异,更早地实现医疗资源的补贵现象。
着眼医院信息化的建设,抛开现阶段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差异性,所有医院都面临战略、组织和技术三大难题,战略层面,部分医院管理的短视,导致了信息化建设资源统筹不到位。
同时,不同医院信息化进程差异较大,转型需求不一,而外部供应商提供的信息化产品种类繁多、标准不一,导致了建设医院低造、选型困难和监管缺位等问题,在组织层面,医事人员缺失、医务人员IT支持不足、培育机制不完善等等原因也导致了搭建好的信息系统未被完全应用。
另外,医务人员在系统搭建、定制化开发时,应当扮演帮助IT人员理解医疗业务的角色,医务人员IT知识储备不够,将会引发信息不对称、需求对接不畅等问题,进一步引发部署好的系统和业务分割的状况。
在技术层面,新旧系统协议不统一,数据难接入、数据安全难保证的问题仍然存在,数据孤岛问题十分严峻,目前处于满足医疗系统高可靠、高稳定的需求满足阶段,但是员工体验和患者体验的需求则难以满足。
市场规模
那么现在整个市场的体量具体为多少?在政策利好和技术驱动发展的情况下,医疗信息化的需求持续释放,核心业务的市场则进一步拓开。
随着云计算、大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融入临床医疗实践,推动信息化领域人工智能渗透率AI,医院信息化行业持续扩张,医疗信息化市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2018年到2022年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由101.4亿增加至221.5亿元,年复合增速高达21.6%。
2018年底发布的电子病历评级政策正式开启,以评促进快节奏发展周期,且数字中国主线叠加了14.5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等多个要点明确的政策,支持行业快速发展,目前,医疗信息化已医院管理流程信息化为出发点的HIS,跨越到了以围绕患者诊疗流程信息化的CIS,再到已与区域性卫生医疗的互联互通,医疗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从个体到整体、从局部到广域的发展,内涵与功能得到了强化,服务范围不断扩延。
那我们预计未来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到1015.9亿元,物联网大数据、AI 5G、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信息化建设在未来两年将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将创新医疗诊断与决策的方式和渠道变革,医疗信息共享和服务模式,推动智慧医疗持续发展。
预计未来三到五年,云计算平台将成为中国特色医疗健康服务体系运营的基础平台,医疗信息化将会全面向云平台迁移,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心理现实、机器人技术等应用,在远程医疗、远程手术、医疗结合、药品研发和健康管理等各个领域,使医疗保障拓展到整个大健康生态,最终推动医疗健康服务智慧化,使智慧医疗实现质的飞跃发展,成为未来医疗健康服务模式。
产业链
从整个产业链图谱来看,中国AI医院信息化行业的上游主要是硬件设备及原材料,其中硬件设备占成本的60%左右,中游主要为医院信息化服务商,其中包括基础设施层、业务层和数据层三大核心。
下游则为医疗卫生机构及患者,我们聚焦中游层面,医院信息化涵盖了刚刚提到的三大核心,其中基础设施层包括了通用信息化硬件,以及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的硬件,数据层关注的重点包括了数据的互联互通、数据应用标准化以及数据安全。
业务层则涵盖了病名服务、医疗服务、医技服务等等多类别的业务,其应用终端包括了医院、疾控中心等各大医疗机构,同时下游的终端也是实现AI医院信息化产业的重要数据的提供方。
接着我们对产业链各个环节进行分析,首先我们进入到上游环节,医院信息化的上游刚刚有讲到,主要是由硬件设备供应商组成,那些成本占医院信息化服务提供商总成本的60%左右。
上游行业的技术更新换代较快,产品性价比不断提高,而硬件设备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医院信息化供应商负责的领域主要为应用软件、互联网服务、系统软件、系统集成、IT服务等等,其中应用软件、互联网服务及系统软件占比位列前三,前三分别为58.9%、49.7%和45.7%。
接着我们对产业链各个环节进行分析,首先我们进入到上游环节,医院信息化的上游刚刚有讲到,主要是由硬件设备供应商组成,那些成本占医院信息化服务提供商总成本的60%左右。
上游行业的技术更新换代较快,产品性价比不断提高,而硬件设备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医院信息化供应商负责的领域主要为应用软件、互联网服务、系统软件、系统集成、IT服务等等,其中应用软件、互联网服务及系统软件占比位列前三,前三分别为58.9%、49.7%和45.7%。
根据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比例显示,主要为信息安全软件、信息安全设备及数据库软件,以确保行业信息的数据安全。
医院信息化建设投入以设备类占比较高,软件及服务较高、安全类的投入较少,医疗IT企业收入主要分为软件销售收入、系统集成服务以及域名服务三大板块,其中,在软件类投入中,应用软件,包括直接服务于医院各类服务的软件投入高于系统软件,即操作系统、数据库集成、中心件等基础类软件,其占比分别为67%和33%。
软硬件市场非常激烈,整体的性价比也在不断提高,接着我们进入中游市场,医疗信息化硬件市场相对集中,但医疗IT软件竞争格局相对分散,全行业参与者高达数百家,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C15为43.7%,其中 卫宁健康作为市占率较高的企业,占比仅为11.4%。
而美国医疗信息化行业2019年C13已接近70%,同时行业内还存在众多中小企业,且中大型计算机企业、科技企业进行垂直领域的拓展,也会衍生至医疗信息化领域,提供一定规模的产品和服务以抢占市场,导致行业的集中度提升较为缓慢,头部企业可通过并购和投资扩大规模,并利用滚雪球的效应进一步扩大市场地位。
由于行业尚未形成权威的标准及底层设计,叠加客户各项特殊需求的限制,导致行业的产品及服务的标准化水平低,不同厂商的产品和技术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存在着严重的数据孤岛,且产品安全性风险大,安全问题引起厂商重视,期待完善针对下游领域,医疗行业目前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传统的医院管理、医保收支结算、质控等环节对于数据处理的需求快速增加,各类企业逐步在电子病历、各科室数据互通、医院互评、药房自动化等领域形成可落地应用。
医院信息化逐步形成独立的赛道,政府陆续出台政策对医院卫生信息化进行规范,边际政策变化催生医院卫生信息化平台一体化、标准化建设的需求,行业呈现高景气度,有利于智慧医院、公共卫生、区域医疗、医共体、医疗体等领域订单的增长。
聚焦中国医院自助中单应用的服务功能情况,应用率较高的均为较为简单便捷,智能化发展较早的领域主要集中于报告查询、打印缴费挂号预约费用查询等简单的智能化领域,应用的渗透占比分别达84%、82.3%、 80.7%及79.6%。
如智能分诊、院内就诊导航,对AI要求较高的领域渗透率仍为较低,为18.3%和15.4%,医疗服务的舒适化、智慧化、数字化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医院信息化领域,三级以上医院对HRP数字中心产品投入意愿强,三级以下医院对HIS系统和数字中心,尤其是集成平台的需求非常强。
同时,临床信息化行业增速快,三级医院拉动其核心需求增长,反映出终端对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强烈需求。
竞争格局
部分中国AI医院信息化的行业潜力巨大,赛道厂商众多,但行业的集中度不高,各类型厂商在细分赛道占据一席之地,随着院内数字基建的逐步完善,软件及服务的投入占比将攀升。
中国AI,医院信息化行业赛道厂商众多,因此我们在这选取了12家上市企业,结合了企业在2023年上半年的营收状况、应用场景的布局状况,以及其有效的专利数进行分析,行业主要形成了两大梯队,第一梯队以 东软集团、 润达医疗及 东华软件为主,企业的盈利能力强,且在多领域进行了布局,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第二梯队主要以万达信息、 创业慧康、思创医疗等企业在医院信息化领域的营收规模大,在医院信息化领域的实力也强大,这些企业有望通过一些细分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他们研发的进一步投入,是有望去跻身第一梯队的,中国医院信息化行业其实起步是非常早的,过早的先发卡位叠加地域性导致医疗IT行业高度分散,造成了产品标准化差、同质化严重,质量不高等等问题,行业整体的发展停滞。
整体上来看,由于客户需求繁杂,单个厂商无法覆盖所有的场景,通常为大型软件企业集成中小企业产品模块,以龙头带小脚的模式切入医疗信息化市场,互联网巨头、跨界大型企业也会基于自身资金与技术的雄厚实力,以智慧城市等等大型的项目切入,再将医疗分包给垂直于医疗行业的厂商,实现资源的高效衔接与置换。
那头部厂商它具备的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将通过内生发展壮大,以扩大市场份额,最后,我们来看一下这一个行业的未来驱动因素,那前沿科技赋能医疗信息化的建设,不断延伸出以患者为中心以医生临床诊疗行为为导向的临床信息应用系统产品的需求。
物联网、大数据、AI 5G、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信息化的建设在未来两年将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前沿技术将创新医疗诊断与决策的方式和渠道,并给医疗信息共享和服务模式,推动智慧医疗学习发展。
例如,相较于传统的信息化,本地部署医疗云具有成本低、抑郁微、部署快三大优势,5G低延时保障了远程手术的精度,深化远程医疗的服务能力,AI加大数据可以通过算法和模型将海量且高速累积的健康数据进行分析,辅助临床诊断。
物联网则通过人机交互、商机交互来实现覆盖用户全生命中心的数据感知和处理,并催生可穿戴医疗器械、智能病房等新兴行业。
未来两年,中国医院中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将逐步拓宽,广泛,遍布物联网加医疗应用、健康管理、基因与精准医疗等等,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23年远景目标纲要,医疗领域数字化建设和智慧医疗建设将成为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
国家对医疗信息化的支持政策经历了从适当推进到加快发展,再进一步到积极全面推进的变化,近年来,在若干政策指引下,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区域医疗信息互联互通等重点工作逐步得到完善。
随着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中国医院信息化应用场景逐步拓宽,根据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表示,医院未来两年内将采用的新信息技术应用场景排名前五名的分别为互联网加医疗应用占比为64.2%,健康管理的占比为61.6%,临床决策辅助的占比也为61.6%,智能影像诊断占比为60.9%,以及临床与运营数据分析占比为60.3%。
医疗卫生业务的复杂性决定了医疗行业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大型数据中心和大规模系统集成工作将会逐步展开,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也将成为医疗体系未来发展的趋势。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下一篇:浅谈医院的信息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