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厦门日报
智慧医疗包括医院的信息化(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电子查房等)、医疗信息的互联网化(寻医问药的网站、App应用)、药剂医疗设备的物联网化(药品、血液、器械等管理)、远程健康监护乃至远程医疗等。还包括大众使用的可穿戴设备,从智能手表,到智能纺织品、可消化的微芯片药物,都在改变着医疗。还有帮助大众预约挂号及导医、咨询和点评服务平台的App软件等。
智慧医院建设包括三大领域
智慧医疗首先是智慧医院的建设,最近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关于医院智慧服务分级的评估标准,目前智慧医院主要包括三大领域。
第一是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电子病历和影像、检验等其他的系统互联互通。
第二是面向医院的“智慧管理”。医院管理中很重要的一条是精细化的成本核算,用于这些医院内部后勤的管理,管理者用手机,或在办公室的电脑上就可以看到全院运转的状态。
第三是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很多医院的一体机、自助机,包括用手机结算、预约挂号、预约诊疗、信息提醒,以及衍生出来的一些服务,如信息的推送、提示等。
我市两家医院建立智慧医院平台
根据国家标准,我市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都建立了智慧医院平台,使我市的医院信息化、医疗信息互联网化、药剂医疗设备的物联网化等智慧医疗不断完善和发展。
疫情防控期间,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依托互联网平台,建立特殊时期就医新模式。针对发热门急诊病人明显增多的情况,为减轻病人预检分诊压力,医院借助“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在微信公众号推出线上发热专家免费咨询服务,引导患者有序就医;同时,医院还在微信公众号上同步推出了新冠肺炎自诊功能,通过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意图理解、医学知识图谱等高级人工智能技术,向广大群众提供新冠肺炎科普、自我鉴别、导医、防疫信息、健康知识宣教等服务,有效缓解了市民焦虑情绪,智能推荐就医决策,减轻线下医护工作负担,也减少患者交叉感染分险。
其中,中山医院还启用新冠肺炎AI智能影像评价系统,成为厦门首家上线该系统的医院。该系统已辅助医生累计完成肺部检查数万人次,为临床医生提供基于CT影像的智能化新冠肺炎病灶定量分析及疗效评价等信息,也为厦门地区新冠肺炎的快速筛查、分诊、疗效评价等多方面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
此外,我市多家医院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多卡(如居民健康卡、社保卡、银行卡、市民卡、临时就诊卡)融合、多码合一,实现跨医疗机构医疗健康服务“一码通”。患者可通过手机、自助机等多种渠道在线注册获得一张基于虚拟二维码的电子健康卡,从而实现随时随地充值缴费、无卡就诊、医保自费一键式移动支付、报告查询、出入院自助办理、住院押金充值、各类就诊记录查询等就诊全流程的线上线下服务。
通过一部手机,患者不用到窗口排队,不用触摸和传递实体卡,在医院所有的就医环节都能得到连贯性的服务,提高了就诊效率,也减少人员接触,从而有效降低人群聚集和交叉感染风险。
老年群体实现居家健康监护
智慧医疗还可以利用医疗健康可穿戴设备帮助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和其他疾病患者管理疾病,实现对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居家健康监护。基于移动终端的移动医疗App应用软件,我国已有2000多款,主要为患者提供寻医问诊、预约挂号、购买医药产品以及查询专业信息等服务,还可以满足专业人士了解专业信息和查询医学参考资料等需求。
同时,智慧医疗能通过“用户友好”的交互方式、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病变检测。对于慢性病患者,我市依托三级医院建立了慢性病患者社区管理机制,其中利用S2智能呼吸训练器进行远程监测指导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肺功能康复训练,体现了智慧医疗的特点,如海沧区石塘社区63岁的纪某患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出院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建立对纪某的肺功能居家康复训练。社区医院为患者提供了S2智能呼吸训练器进行每天肺功能康复训练,医生可以远程监测患者训练的时间和效果,根据疗效医生每天远程指导纪某调整训练持续时间,并指导患者服药等,患者不用再到医院治疗,在家就能咨询医生得到康复训练和用药指导。这项服务已经在厦门应用了近两年,并开始推向全国,高度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大大提高了医疗的效率、质量,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
智慧医疗既让优质医疗资源深入基层,也为大医院改善医疗服务、提升就医体验提供了新的思路。近年来,市民到社区看病取药都深切感受到智慧医疗的便利:缴费不排队、拿药不用等、患者少跑腿等。
不过,智慧医疗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需在政策、机制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协同发力,尽快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打通区域数据资源通道,提升业务协同能力,实现跨部门的数据流转,构建一体化交互网络。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