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达万亿美元,但高端医疗器械95%以上仍依赖进口。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乎国家安全和民族生存的重大问题。本文就中国医学仪器的本土化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中国医疗器械引进的作用与困境
中国医疗器械95%以上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这一现状已经持续了很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内的仪器仪表产业从早期的仿制到后来的自主研发,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要想摆脱对进口设备的依赖还很难。
众所周知,许多高科技产品,例如手机,计算机,飞机等等,都是由西方国家所创造出来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这些技术,但同时也非常依赖西方国家的技术。像是超声波,核磁共振, CT等等,都是美国最先进的检测设备,比如通用电气,飞利浦等等。
除了这些众所周知的设备之外,还有一些看似普通的设备,也只有西方国家才能生产。例如人造血管,它可以替代身体中受损的动脉,有许多患者都需要用到它。但是中国并没有制造这种人造动脉的能力,只能向德国的麦科韦公司或者日本的泰尔茂公司购买。
自从2020年以来,由于各种原因,这两家公司生产的人造血管数量大幅减少,在中国市场也难以满足需求。很多医院供不应求,有些患者因为缺少人造血管而无法进行手术。这让很多医生和患者都感到焦急和无奈。
在上海,在今年年底,人造动脉也出现了严重短缺。上海原本是国外进口商品最主要的口岸之一,但由于疫情原因,运输人造动脉的船只不能在上海港停靠,只能另寻其他港口。到了2023年,国内的人造血管依然紧缺。
人造血管其实并不复杂,只是用一根塑料管做成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聚酯纤维管,用于替换较大的血管;另一种是扩张型聚四氟乙烯管(PTFE),用于替换较小的血管。
事实上,扩张型 PTFE已经存在很久了,从1969年开始就被广泛应用于纺织、石油、航空、航天等行业。然而即使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塑料管,在中国也无法自主制造。这就像我们不能生产自己的芯片一样,这让我们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健康危机。
中国医学仪器产业的技术创新困境
中国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要求国内的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国产的医疗器械。从2014年开始,三甲医院的手术器械必须使用国产的比例达到一定标准。三甲医院是国内最高水平的医院,如果他们使用国产设备,其他医院也会跟进。这样可以促进国内设备的研发和改进,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但是十年过去了,国内的设备虽然有了一些进步,却仍然无法取代外国的设备。
今年四月,安徽省出台了更加严格的政策,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在购买医疗器械时,优先选择国产的,其次才能考虑进口的。即便如此,每年安徽省购置的45种主要设备中,仍有一半是进口设备。这也说明了他们对国产设备并不太满意。
这是为什么呢?很明显的一个原因就是国内的技术水平不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制造医学仪器的方式一直是从外国学习和模仿。首先我们要从外国购买高端设备,然后向他们学习,最后我们要创造出更好的设备。这样可以缩小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但是一些看似自主研发的医疗器械,实际上都是从外国进口的零部件组装而成,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和原材料。曾有一家咨询公司对中国生产的各类医疗器械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他们发现了一些低端消耗品,如手术刀、注射器等等,中国在这方面的能力超过了95%;监测人体状态的设备,如监护仪等等,中国现在可以达到75%;最令人欣喜的是,中国目前可以生产75%以上的超声波设备;但是还有一些高端设备无法自行生产。
这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人造血管。这种管道又长又细又精密,在中国还无法制造。只有在西方国家才有可能。
除了人造血管之外,还有一种被称为“人工肺”的装置—— ECMO(体外膜肺氧合),也是中国无法自主生产的东西。ECMO是一种能使危重患者保持生命体征的装置,它能将患者体内的血液抽出,并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再输回体内。这样可以让患者的肺部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全球也没有几家公司有能力生产一套完整的 ECMO,而且大部分公司都只是生产其中的某些部件。ECMO装置中最关键的一个部件就是膜肺,用来为血液供氧。目前只有美国3 M旗下的 Mambrana公司能做到这一点。该公司垄断了该行业,因此 ECMO的成本非常高,而且从下单到收货需要至少六个月的时间。但是中国的医院仍然宁愿等待,也不愿放弃,这是出于无奈。也有一些中国的研究团队试图自主研发 ECMO,但是他们的进展都很缓慢。
中国医学仪器产业的展望与对策
为什么西方国家能有这么高的技术水平呢?要知道,在西方国家,很多医疗设备公司都是在研发成功之后,获得了大量的专利之后,再去做生意。而国内的医疗设备企业则是以销售为主,先赚钱再投入研发。
比如迈瑞,就是在六年前靠着卖别人的产品,来发展自己的血氧仪的。因为他们降价太多,所以在一些小型的医疗机构中,销量非常不错,成为了一家全国性的医疗设备公司。迈瑞的经历也反映了目前国内设备企业的现状。
目前的国内设备企业都比较急功近利,想要做一些简单的、利润高的产品。比如某一种产品市场前景很好,他们就会寻找与该产品相关的疾病,然后做出类似的产品。看上去好像很有创意,实际上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另外,中国有那么多的人口,这些产品可以很好地销售。但是在其他国家就不行了,那些国家的人早就开发出了比他们更好的产品,而且大家也都用惯了,根本不会更换。而且那些外资设备公司也不会去模仿那些旧产品,而是会去开发一些新产品。
事实上,有些高科技的设备,国内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掌握,很多东西都需要长期的研究和试验。就拿人造血管来说,它用了四十年的时间才被发明出来。人造动脉的难度很大,远超心脏支架的难度。虽然可以用机器来切割,但人造动脉还是要用手工来完成的。
有一家很大的公司,他们有八十名工人都是用来制作人造血管的。而且他们所使用的仪器也都是他们自己设计和调试出来的,并没有现成的可以购买。就像要制作一条裤子,首先要自己编织布料,在关键部位手工缝合。
但是有时候即使你做出了一个好产品,你也不一定能卖出去。这是因为要让客户满意还不够。你还要让他们在医院里使用才行。但是在医院里就不容易了。这是因为在中国有太多的医院喜欢购买进口的或者外资品牌的设备。
这不仅会增加医院和患者的费用,还会影响国产设备的市场份额和信誉。在湖南省有不少医院购买了一些昂贵的造影仪和手术机器人等设备。这些设备都非常贵。比如一台进口的心脏支架,成本300美元,到了患者手里却要上千美元。
中国医学设备的发展,既是一个民族的科技进步,又是一个关系到亿万民众的生命和幸福的问题。我们不能再仅仅是一味地学习和模仿,而是要不断地进行自主创新,不断地取得突破。
要大力发展医用仪器,加强与各大医院、研究机构的合作,提高其质量、安全、降低其成本、价格,拓展其市场,提升其国际竞争力。让中国的医学仪器在国际上得到更多的认可和喜爱,让中国的医学仪器更好地走向世界。
为此,需要政府、企业、医院、学校、媒体等各方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支持、投资激励和监管力度。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管理水平、扩大国内外市场。医院应在选购医疗设备时公正、理性,不能盲目追求外国品牌,也不能为了节省费用而牺牲质量。学校应加强与医学仪器相关的学科教育,培养一批有才华、有创造力、有责任心的人才。媒体应积极宣传国产设备的成就和贡献,提高全社会对其的认识和重视。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