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晚8时,湖南代表团驻地一楼会客厅,10位来自医疗卫生战线的全国人大代表围坐在圆桌旁,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展开了一场“提升公共卫生体系能力”的“代表夜话”。
回望3年抗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广大医务人员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网底”和“前哨”作用,竭尽全力、尽我所能,扮演着广泛开展防疫宣传、深入家庭采集信息、强化密接人员管理、做好发热患者筛查、发放防疫物资、做好发热患者筛查等重要角色,真正守住了居民健康安全“第一道防线”。
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讲不得了。3年抗疫,也暴露出医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衡、人才匮乏,医疗服务能力、技术水平低、供给与群众需求差距较大,现行医疗服务体系难以应对慢性疾病高发处置,医疗基础设施设备落后,信息化水平不高等短板弱项。比如人才匮乏是基层医疗最难突破的瓶颈难题,待遇和职业前景不及大医院、基层偏远和条件艰苦等,是人才不愿下基层最主要原因。就如张文宏委员在首场“委员通道”上所言,“未来,我们要打造一个评级转换、张弛有道、三网联合的医疗体系,实现三级医院给基层卫生医院赋能,建设上下联动、有弹性、有韧性的广泛的医疗救治网络体系。”
办好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这一民生实事,关键在党。一方面,各地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充分发挥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作用,压实地方特别是县乡两级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真正把《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贯彻落实到实处。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医疗、医保、医药、医教改革协同联动,要按照“懂医院、会管理、善经营”思路,采取“县聘乡用”“县管乡用”等方式,全方位最大限度地引进急需人才充实到基层,补齐基层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和待遇保障等短板。尤其是在进行选拔使用医院骨干力量时,要彻底避免现代条件下的“外行管理内行”的弊政。
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提质增效,需要在人力、物资、技术等方面鼎力支持,切实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如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远程会诊、互联网医疗等先进技术。假如这些问题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及时化解,基层医疗提升,只会是纸上谈兵。此外,还要进一步密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院联系,畅通双向转诊渠道,健全协作机制,利用下沉巡诊、人员派驻、远程会诊等方式增强对基层的专业技术指导。
医改不仅涉及面很广,而且牵一发动全身。只要紧紧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工作目标,理清工作脉络,做到挂图作战、对表推进,强化实施过程中的时效性、精准性、严谨性、纪律性,就一定能够“积跬步以至千里”,最终让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更具韧性,让基层群众尽享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上一篇:IVD全面集采时代的市场变革
下一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将呈四大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