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2025第四十五届上海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 上海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主办方
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媒体中心
行业新闻

国产医疗器械频获政策支持 本土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时间:2023-2-7 8:52:0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点击: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保持快速增长,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上周,国家医保局在答复政协委员提案时表示,在优先办理、加速审批、“进口替代”、暂不集采等多重利好政策下,支持国产创新医疗器械。

  国产医疗器械频迎政策利好

  根据国家医保局的答复,2014年国家药监局发布《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2018年经修改完善后发布《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针对具有我国发明专利、技术上具有国内首创、国际领先水平,并且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的医疗器械设置特别审批通道。相关部门按照早期介入、专人负责、全程指导的原则,在标准不降低、程序不减少的前提下,对创新医疗器械予以优先办理,并加强与申请人沟通交流。2016年,国家药监局发布《医疗器械优先审批程序》,对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或者重点研发计划的医疗器械、诊断或诊疗罕见病、恶性肿瘤、老年人特有和多发疾病、专用于儿童的医疗器械以及临床急需医疗器械予以优先审批,促进此类产品尽快上市。

  国家药监局表示,前述两个文件,对于鼓励医疗器械产业创新,促进临床急需的医疗器械尽快上市发挥了重要作用。符合条件的相关医疗器械可以申请按相应程序加快审批。

  在审批政策红利之下,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审批速度提升。2022年,国家药监局公示有54个三类医疗器械获批上市,比2021年的35个有明显提升。此外,2022年共有67个三类医疗器械进入创新审批绿色通道,同比2021年的60个略有增加。获批上市的三类医疗器械中,不乏一些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的高端医疗器械,如质子治疗系统、人工血管等。

  与此同时,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保持快速增长,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据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医疗器械蓝皮书: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主营收入约为8725亿元,比2019年的7200亿元增加1525亿元,增幅达21%。报告还预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复合增长率在未来一段时间将维持快速扩容态势。

  企业“小而散”问题依然存在

  2021年12月,《“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发布,这也是国家层面推动医疗装备产业发展的首个规划。规划明确,要着力突破技术装备瓶颈,加快补齐高端医疗装备短板,积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35年,我国医疗装备的研发、制造、应用提升至世界先进水平,我国进入医疗装备创新型国家前列。

  医疗器械“进口替代”也有望提速。自2021年以来,国内已有浙江、广东等多个省份相继发布最新版的“进口医疗设备采购清单”,即便是已经进入采购清单的设备,也需合理采购理由,且不能限制国产竞争。以四川省政府采购网2021年4月发布的《省级2021-2022年政府采购进口产品清单论证意见公示(医疗卫生设备类)》为例,可选择进口产品的医疗设备为59种,而在广东省,这一数字为46种。

  对于创新医疗器械,政策层面还在集采之外留下一定的市场空间。2022年9月,国家药监局在答复全国人大代表时表示,在集中带量采购过程中,医疗机构根据历史使用量,结合临床使用情况和医疗技术进步确定采购量。由于创新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尚未成熟、使用量暂时难以预估,尚难以实施带量方式。在集中带量采购过程中,国家医保局将根据临床使用特征、市场竞争格局和中选企业数量等因素合理确定带量比例,在集中带量采购之外留出一定市场为创新产品开拓市场提供空间。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已从2019年末的18070家,增加至2020年底的 26465家,增幅达46%。机遇面前,一些问题也依然存在,我国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依然呈现“小而散”的局面。《医疗器械蓝皮书: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90%以上为中小型企业,主营收入年平均在3000万-4000万元,与国内制药行业企业3亿-4亿元的年平均主营收入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

  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观众预登记 展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