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2025第四十五届上海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 上海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主办方
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媒体中心
行业新闻

肿瘤消融市场将超百亿,外企主导格局有望打破

时间:2022-11-11 8:26:3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点击:

来源: 众成数科

传统上肿瘤治疗主要靠放疗、化疗和手术。随着影像技术发展兴起,介入治疗逐步成为手术、放疗、化疗之外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支柱。目前,肿瘤消融已经成为介入手术发展最快的赛道。

肿瘤消融技术是在影像设备如超声、CT、MRI等影像引导下,经皮穿刺或经自然腔道到达肿瘤部位,灭活癌组织的微创治疗技术,主要包括热消融、冷冻消融以及近年发展的复合式冷热消融和不可逆电穿孔消融等。

目前最常用的肿瘤消融方式为化学消融和物理消融。化学消融是在影像的引导下,向肿瘤内注射化学药物灭活肿瘤病灶使肿瘤消融。物理消融主要包括微波消融、射频消融、冷冻消融等。

01、微波、射频消融主导市场

肿瘤消融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肝癌、肺癌、肺部结节、乳腺肿瘤、子宫肌瘤、甲状腺结节等领域。微波和射频是目前市场主流消融术式,通过加热使得肿瘤组织凝固坏死。其中射频已被列为早期肝癌的一线根治性治疗手段,而随着微波技术的改进和冷循环电极的出现,微波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不断增多,其安全性和疗效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

我国目前每年的肿瘤消融手术大概有30万台,其中以微波、射频为主的热消融占整个消融市场的80%,冷冻消融约占比10%。反观与我国人口相当的欧美地区,每年的肿瘤消融手术约300万台,其中射频、微波、冷冻消融三种技术为主要临床消融术式,各占主要消融市场30%份额。可见我国整体的肿瘤消融市场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尤其是冷冻消融相比海外具有更加广阔的增长空间。

02、国内市场发展空间大,预计2026年达155.8亿元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分析报告数据,于2016年至2021年,中国肿瘤消融行业的市场规模(按医院收费价格计算)由人民币18.8亿元增至人民币39.2亿元。预期到2026年将达到人民币155.8亿元,2022年至2026年的复合增长率为34.7%。近年来,国内械企业纷纷布局肿瘤消融赛道,加大该领域投资。据医械数据云统计,2017-2022年9月,肿瘤消融融资次数64起,融资金额达27.25亿元,其细分领域射频消融设备2022年融资8次,同比上涨300%。

同国外相比,我国消融类手术数量较低,究其主要原因是国内主流的癌症治疗专家均为外科手术出身,肿瘤治疗理念仍为较传统的手术切除治疗。在医院层面,大量病人入院后首先被分诊到肿瘤外科,导致消融相关科室病人数较少。

但近年来,从国外到国内,肿瘤免疫治疗理论被更多的专家认可,以外科切除为代表的肿瘤根治术由此受到了挑战。肿瘤消融治疗因其对机体免疫系统损伤较小,属于“较温和”的治疗手段,在患者中的接受度也逐渐升高。且已有证据表明冷消融可激发肿瘤免疫,符合肿瘤治疗的发展趋势。

未来,在患癌群体扩大、居民负担水平上升、肿瘤消融术临床应用范围扩展等驱动因素下,国内消融手术占比将逐步提升,最终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国内肿瘤消融将迎来快速增长。

03、国内企业奋起直追

中国肿瘤消融技术开展和普及较晚,约在 2010 年后才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国内肿瘤消融设备由强生、美力敦、波士顿等头部外资主导。

不过,从肿瘤消融技术层面来看,目前我国在微波肿瘤消融领域处于世界领先行列,设备国产率占有率接近80%,行业集中度高;射频消融国际和本土产品竞争较为激烈,国际品牌略占优势,市场份额超50%。据医械数据云查询,截至10月,我国已注册射频消融设备11件,其中国内8件,占比72.7%,进口3件,占比27.3%。在冷冻消融领域,传统冷冻消融之前主要以进口为主,国内品牌海杰亚推出的康博刀产品上市后高速成长,新增市场份额已超过进口厂商;在不可逆电穿孔消融的细分赛道,目前终端销售主要为进口产品,国产品牌已有2家产品上市,正在全力追赶。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械企纷纷加大力度布局肿瘤消融赛道,代表企业有绵阳立德、上海迈德、北京为尔福。上海迈德公司的主打产品为射频消融治疗仪(RFG)及其配套附件-射频电极针,可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包括肝、肺、甲状腺、乳腺等器官及组织,公司的射频肺消融软导管率先在国内研发及开展相关试验研究。北京为尔福是国内首家进行射频消融产品研发及临床应用的医疗器械企业,产品主要有单极爪针和伞状适形消融系列电极。国内首家获得NMPA Ⅲ类注册证,适应症涵盖实体肿瘤消融。

相信随着国内整体癌症治疗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以及国内厂家对先进消融技术的研发投入,国产品牌将不断提升市场份额,进而影响和改变市场格局。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观众预登记 展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