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2026年医疗器械展会:医疗器械产业蓬勃发展,创新驱动迈向新高度

时间:2025-8-25 11:19:36点击:

2026年医疗器械展会,了解到在全球医疗需求持续增长以及科技飞速进步的大背景下,医疗器械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态势。近期,多方面动态显示,该产业在创新技术的强劲推动下,不断迈出坚实有力的发展步伐。

从技术创新层面来看,高端医疗设备领域频频传来突破喜讯。以联影医疗为例,在 2025 第三十一届中国国际医用仪器设备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上,其展示的多款创新产品令人瞩目。世界首款 5T 人体全身磁共振系统 uMR Jupiter 突破了超高场磁共振局限于脑部成像的状况,实现超高场全身临床成像,刷新了 3T 作为全身临床磁共振成像最高场强长达 20 年的记录。

此外,业界首款一体化 CT 环形直线加速器 uLinac HalosTx、业界首款智慧仿生空中机器人 DSA uAngio AVIVA 等产品也赚足眼球。联影集团凭借自主创新实力,已向市场推出超 220 款硬件和软件产品,为全球超 85 个国家及地区的 14800 多家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累计装机 34500 + 台套,其在高端产品领域的技术创新,为全球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各地医疗器械产业依托自身优势与创新活力,发展势头迅猛。南京医疗器械产业园便是一个典型案例。自 2018 年规划建设以来,该园区已集聚企业超 800 家。园区以 “全生命周期” 服务破解企业痛点,构建了以江苏省药监局审评核查高淳工作站、江苏省医疗器械检验所高淳检验室为重点的 “一站一室八中心” 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产品上市提速 30% 以上。

总投资 10 亿元的南京羽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正是看中这里的优质营商环境选择落地,目前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 10 亿元。园区聚焦高值耗材、体外诊断、康复器械三大前沿领域,汇聚了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 “专精特新” 企业,如自主研发 “皓月” 系列口腔 CBCT 设备的南京瑞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2019-2024 年,南京高淳区新医药与生命健康规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 11.6%,2024 年突破 33.1 亿元,园区力争到 2030 年底规上规下工业产值达 120 亿元。

天津市在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方面同样成果显著。今年,天津市已有 4 个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获批上市,同比增长八成,总数稳居全国前列。众多企业在研发端专注原创突破,在注册端积极推进流程,在产业化端做好要素保障。其中,嘉思特医疗器材(天津)股份有限公司的 “生物型膝关节假体系统” 攻克了生物相容性、长期稳定性等关键技术,打破了国外高端膝关节假体的部分技术垄断,成为全市第九个第三类创新医疗器械。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医疗器械相关企业超599万家。

与此同时,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出海” 已成趋势。迈得医疗工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参展、观展、口碑建设、客户拜访等方式拓展海外渠道,2024 年末公司境外在手订单超 6000 万元。安杰思通过本土化经营、建设海外生产基地等方式深化全球化布局,产品已成功销往六大洲的 60 多个国家,签约合作客户总数达到 130 家。

此外,医学装备领域的新兴方向也在快速发展。以脑机接口医疗器械产业为例,江苏省医疗器械检验所紧盯产业发展形势,通过夯实检验检测技术基础、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助推产品安全上市等多措并举的方式,推动该产业创新发展。已顺利完成功能神经外科电生理导航系统、无创脑深部神经调控系统等 8 批次产品的检验检测,为脑机接口产品快速上市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尽管国产高端医疗设备近年来取得长足进步,但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如高端影像设备中的探测器、超声探头等核心部件仍依赖进口。同时,随着医学装备技术的快速发展,现行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体系逐渐滞后,新兴领域不同厂家产品在数据接口、算法准确性与临床应用规范等方面差异显著,专业人才尤其是既具备深厚医学知识背景,又熟练掌握工程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展望未来,技术创新将继续成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随着企业创新投入的不断加大以及产学研医融合的进一步深化,医疗器械产业有望在高端医疗设备自主研发、新兴技术融合创新、产品国际化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为全球医疗健康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上一篇:2026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AI+医疗行业最新进展

下一篇:2026医疗器械展 泰尔茂将斥资近15亿美元收购英国器官保存设备创企OrganO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