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鲲隆康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诞生于合肥、深耕医疗影像多年的本土企业。近日,其自主研发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入选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和合肥市“三新”产品名单。这一成果,打破了省内高性能超声影像诊断设备领域的空白,也为本地高端医疗装备制造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让国产设备不是备选项,而是优选项
最近,在合肥市包河区中国视界(科大硅谷),“鲲隆康鑫”工程师们正紧张调试着新一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设备。
这款融合了智能谐波处理、非线性信号优化等成像技术,满足从常规检查到精准功能评估的全方位临床需求的超声影像设备,是企业多年来自主研发攻关的成果。
“鲲隆康鑫”自主研发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它拥有128通道数字波束形成技术,支持B型、M型、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等多种模式,具备斑点抑制、一键优化和高帧率显示等成像技术。在图像清晰度、组织分辨率、操控体验等方面,已接近国际主流水平。
“医生做介入手术的时候,可以通过设备显示的路径规划,实现实时、精准的穿刺操作。”一位项目技术人员介绍,“不仅效率提升,也极大降低了风险。”
此次入选“首台套”和“三新”名单,意味着该设备已获得来自技术、产业和临床多维度的权威认可,具备批量落地应用的条件。换句话说,这台合肥制造的彩超设备,已经不只是“做得出来”,而是“做得过硬、用得放心”,具备进入主流市场的实力。
“我们研发的初衷,其实就很简单:让国产设备不再是备选项,而是优选项。”“鲲隆康鑫”相关负责人表示。
设备量产背后:合肥制造+科创投资双轮驱动
设备好不好,最终还是得靠市场说话。从样机阶段的测试,到实现量产投用,是一个系统工程。
目前,,“鲲隆康鑫”已正式启动批量生产,首批产品将投放至安徽省内多家医院影像科、心内科与妇产科等场景,协助开展常规筛查、术前评估和术中实时导航等操作。
这款国产设备的售价仅为进口同类产品的六七成,对于二级医院甚至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言,大幅降低了采购门槛。
“合肥造”的背后,还有“合肥投”的力量支撑。
作为本地国资平台,滨湖产发集团旗下包河创投通过包河科创一期、二期基金参与投资,助力企业在产品迭代、产线建设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加快推进。
“从实验室研发、专利布局、样机打样到产业化落地,我们持续陪跑。”包河创投项目负责人介绍,“作为合肥医工融合的代表项目之一,‘鲲隆康鑫’的成功也验证了我们‘投早、投小、投科技’的方向。”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国产设备不仅可用于国内市场,未来也具备出口能力,推动本土技术“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用得起”的好设备,才是真正的创新
现在,不少基层医院在设备配置上也面临压力。
“鲲隆康鑫”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上市后,能够有效填补本土空白、降低单位成本,提升基层诊断水平。
借助空间复合穿刺引导、自适应降噪算法、动态伪彩映射等多项技术叠加,医生可以在更清晰的图像基础上做出判断,进一步提升疾病发现的精准度。
“一个好的医疗设备,不只是帮医生看得清,更是让老百姓看得起。”合肥一位基层医生在体验该产品后评价说。
就在七月底,“鲲隆康鑫”自主研发生产的另一款核心产品——“心脏超声影像分析系统”高端医疗装备也刚刚获得安徽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标志着该企业在心脏超声影像智能分析领域也迈出关键一步。
“心脏超声影像分析系统”
这款高端心脏检测装备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同时精准检测全心脏(四腔室)心功能指标,不受设备品牌和档次限制,能够适配各类超声设备,覆盖高端、中端乃至基层医疗机构使用场景。
该系统可实现自动化识别心动周期、智能标注解剖结构、三维建模、功能评估等操作,为医生生成完整的诊断指标和分析报告,提升工作效率和临床准确率。
在“彩超+智能分析”双轮驱动下,“鲲隆康鑫”正逐步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国产化心脏影像技术解决方案。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王书浒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