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投网
医疗器械是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这个庞大的产业开发了各种各样的设备,从诊断、影像到外科、整形手术,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医疗设备结合创新软件技术推动了这个医疗健康技术的子行业呈指数增长,对健康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投资也大大增加。
今天,小编为大家盘点10大医疗器械公司,排名顺序是以公司营收为依据的。
NO.1 美敦力
所属国家:爱尔兰
营收:301.17亿美元
美敦力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医疗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公司。它成立于1949年,总部设在爱尔兰都柏林,服务于全球150多个国家的医院、医生和患者。
美敦力医疗设备主要分为4大类:心脏及血管业务、微创治疗业务、恢复性疗法业务、糖尿病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美敦力是从2015年才开始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在此之前,坐在这一宝座上的是强生。美敦力之所以取代强生,坐上全球医疗器械行业龙头的宝座,得益于2015年的一项收购。
2015年1月26日(该时间点处于美敦力的2015财年),美敦力宣布完成对Covidien的收购,这笔交易的现金加股票对价约500亿美元。Covidien是一家全球知名的医疗保健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企业。
2016财年,由于Covidien全年并表,美敦力当年收入同比大增42.3%,至288亿美元,这是美敦力有披露记录以来的最高年收入增速。除了2015财年和2016财年由于并表Covidien的原因外,在其余年份,美敦力的年收入仅保持着低个位数的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美敦力是医疗器械行业的老大,但同时,它也是质量引发严重召回案例的常客。从2021年1月至今,美敦力的产品召回事件已发生8起,其中一级召回3起,二级召回3起,三级召回2起。
NO.2 雅培
所属国家:美国
营收:300.11亿美元
雅培成立于130多年前,总部位于伊利诺伊州,向160多个国家/地区提供医疗设备和医疗保健解决方案。雅培在全球拥有107,000名员工,以在诊断,医疗设备,营养和仿制药方面创造突破性产品而闻名。
自收购圣犹达以后,雅培获得了其电生理三维标测系统、消融及诊断导管和先心封堵器等,进一步增强了实力,使得雅培在心血管领域可以与美敦力一较高下,同比+18.8%,92.85亿美元的营收逼近美敦力。细分领域来看,雅培在心脏支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随着心血管领域的赛道扩张,雅培开始侧重于血栓领域。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雅培实验室积极推出了新冠病毒诊断试纸。值得一提的是,新冠病毒检测产品的第四季度全球销售额高达23亿美元,预计雅培新冠病毒检测产品销量的强劲势头将延续至2022年。
NO.3 强生
所属国家:美国
营收:270.6亿美元
强生公司成立于1886年,是全球具综合性、业务分布范围广的医疗健康企业,业务涉及消费品、制药、医疗器材三大领域。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新布仑兹维克市,在全球60个国家地区拥有260多家运营公司,全球员工约14万人。
我们日常熟悉的强生沐浴露和爽身粉产品,属于强生的消费者业务。医疗器械是强生的第二大部门,强生的医疗器械业务涉及骨科、外科、介入治疗(心血管和神经血管)和眼科,其中在骨科领域的业务位居全球第一。
根据2021年报,医械业务占总营收29%,相较去年同比增长17.9%,其中外科手术以36%、骨科以32%营收占比分别位居强生器械第一、二大业务,外科手术业务中的常规疗法营收52亿美元,占器械总营收的19%,先进疗法营收46亿美元,占比17%。眼科业务中的眼科手术、介入解决方案分别以34.9%、30.4%的增长表现最为亮眼。
展望未来,强生计划将重点放在收购以及和其它公司战略合作上,以改善创新渠道和管理投资组合为重点。
NO.4 碧迪医疗
所属国家:美国
营收:202.48亿美元
碧迪医疗是全球最大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医疗设备,医疗系统和试剂的医疗技术公司之一,专注于改进药物传输,提高传染性疾病和癌症诊断的质量和速度,推进新型药物和疫苗的研发与生产。
去年5月,碧迪医疗宣布将糖尿病护理业务作为一家独立的上市公司分拆给碧迪股东;12月,宣布拆分后的独立上市公司将被命名为embecta,碧迪医疗将不保留所有权权益。碧迪医疗在糖尿病护理业务领域已经有百年发展历程,1924年,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胰岛素注射器,至今仍在糖尿病注射设备生产方面颇为领先。
根据2021财年年报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20.02亿美元,同比增长161.02%;营业收入为202.48亿美元,同比上涨18.29%。
NO.5 西门子医疗
所属国家:德国
营收:198.234亿美元
西门子医疗是德国工业巨头西门子集团旗下的医疗保健公司,是全球医疗领域最大的健康技术供应商之一。西门子医疗是医疗成像系统的主要制造商,包括计算机断层成像、核磁共振成像、分子成像、X射线和超声波。该公司还生产用于图像引导治疗的血管造影系统、移动c臂和混合手术室,以及诊断测试系统,其他服务包括软件和临床咨询。
2021财年,西门子医疗总营收198.234亿美元,同比增长24%,主要得益于新冠红利及瓦里安收购,2021年西门子医疗的研发费用增长15%,约为17.46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成为其增长引擎(+24%);凭借一系列并购成功拓展市场,其提前完成“2025战略”第二阶段目标,从2021年11月开始,进入第三阶段——“New Ambition”。
在具体业务板块中,西门子医疗影像业务营收同比增长8%,为98.21亿欧元,占总营收的54.6%;诊断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8%,为54.18亿欧元;临床治疗业务营收同比增长5%,为17.16亿欧元。
西门子医疗表示,西门子医疗提高了2022财年的业绩预期。预计公司全年整体营收同比增长在3%至5%之间。
NO.6 费森尤斯
所属国家:德国
营收:194.24亿美元
费森尤斯集团成立于1912年,是一家提供透析、医院和患者家庭医疗护理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医疗保健公司。费森尤斯医疗隶属于费森尤斯集团旗下的子公司,是慢性肾脏病护理领域全球最大的医疗设备公司,为全球30多万患者提供透析产品及服务,目前该公司已成为全球透析市场的领导者。
根据2021财年年报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9.69亿欧元,同比下降16.75%;营业收入为176.19亿欧元,同比下跌1.35%。
2020年,该公司提出了2025年战略,将其产品和医疗保健服务保持在核心地位,并计划专注于三个关键领域:肾脏护理连续体、重症护理解决方案和补充资产。
NO.7 GE医疗
所属国家:美国
营收:177亿美元
GE医疗集团成立于1994年,是全世界最大的医疗器械制造商之一。目前GE医疗的产品管线包括:医学影像、超声、生命护理解决方案、医药诊断、企业数字方案、服务六大领域。
去年11月9日,GE宣布,其旗下的航空、医疗和能源三大业务板块将拆分为独立的上市公司。预计在2023年初分拆出GE Healthcare,创建一家以精准医疗为中心的纯运营公司,GE预计将保留该业务19.9%的股份。
目前,GE医疗正在加速自务聚焦,以更好的赋能临床。根据GE发布2021年年报,GE医疗集团全年实现营收177亿美元,其中医疗系统营收同比增长2%,为157亿美元,占GE医疗总营收89%。医药诊断营收同比增长13%,为20亿美元占GE医疗总营收11%。
2021年,GE医疗集团还堆出了新的神珍型彩色超声扫描仪Vscan Air,这是一款手持式无线设备,可将超声探头探测到的图像传输到智能手机APP
NO.8 史赛克
所属国家:美国
营收:171.08亿美元
史赛克成立于1941年,目前已成为具有骨科、手术设备及手术导航系统、神经技术与脊柱三个业务模块的综合性医疗器械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骨科器械公司。公司产品包括植入物用于关节置换和创伤外科;手术器械和手术导航系统;内窥镜和通信系统;病人管理、急救医疗设备;神经外科,神经和脊髓的装置等等。
根据2021财年年报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19.94亿美元,同比增长24.7%;营业收入为171.08亿美元,同比上涨19.21%。
NO.9 飞利浦
所属国家:荷兰
营收:146亿美元
飞利浦是一家拥有百年科技的多元化公司。飞利浦的医疗保健部门占其全球收入的42%,由三个关键领域组成,诊断与治疗、互联护理和个人健康。
2021年飞利浦总营收189.35亿美元,医疗业务(仅考虑诊断治疗和互联关护业务)营收为146亿美元。
其中飞利浦医疗诊断与治疗业务营收同比增长6%,互联关护业务营收同比下降18%。这主要受供应链挑战、新冠疫情造成的医院设备安装延迟、呼吸机召回事件影响。
飞利浦医疗2021年完成了两项重大收购,在心脏监测领域大放异彩。公司支付了28亿美元用干生物遥测及心律失常诊新和监测系统,以未公开的金额收购了Cardioloas及其基于人工智能(AI)的心脏诊断技术。
未来,飞利浦制定了一项战略计划,旨在通过抓住地理增长机会、推动创新解决方案、加强并购、有机投资和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推动增长。
NO.10 波士顿科学
所属国家:美国
营收:118.88亿美元
波士顿科学成立于1979年,生产各种医疗设备,包括诊断和治疗心脏病、泌尿科、内窥镜等。目前波士顿科学在40个国家/地区拥有约36,000名员工。
2021年,波士顿科学营收118.88亿美元,同比+19.9%。波士顿科学在2021年共完成5笔交易,主要设计心脏监测、泌尿外科、有消息表示,未来波士顿可将会投资在外周干预和电生理领域。
在未来三年内,波士顿科学将继续通过重组其在快速增长的市场(如结构性心脏病、肿瘤学、神经调节、内窥镜检查和前列腺健康)的投资组合,实现高于医疗科技同行的收入增长。波士顿科学在新冠疫情期间,和UMN Bakken医疗设备中心以及其他行业合作伙伴合作,于4月份迅速将呼吸机替代品推向市场。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