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华日报
7月26日,苏州市虎丘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区上下要聚力推动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实现重点产业特色化、集群化发展。
“没有极具竞争力的产业做支撑,我们就没办法扛起走在前列的担当。”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虎丘区委书记毛伟表示,站在新起点上,苏州高新区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将始终牢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以建设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特色优势产业链为抓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奋力走在全国创新型科技园区前列,走在苏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前列。
苏州高新区是我省“一区一产业”唯一重点支持发展医疗器械产业的区域,是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地标“两核”之一。目前,该区已集聚起400多家医疗器械相关企业,拥有各类专利近2000项,从业人员超万人,产业年产值连续多年保持30%的增长速度,去年年产值达200亿元。
“从200亿元到1000亿元,距离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但我们有信心。”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陶冠红介绍,这样的信心源于十多年来苏州高新区聚焦构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最优生态圈做出的一系列布局。
在苏州高新区为医疗器械产业构建的生态圈里,平台聚合是重要关键词。围绕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苏州高新区已形成创新平台、孵化平台、服务平台、载体平台、资本平台在内的发展生态圈。以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为例,作为苏州高新区与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共建的国家级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园内除了数百家相关企业,还引入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江苏省医疗器械检验所苏州分所等一批专业平台,先后获批国家级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由于产业资源加速集聚,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经历多次“扩容”,占地156亩的产业园四期项目已在建设中。
在苏州高新区为医疗器械产业构建的生态圈里,协同创新是核心竞争力。“医疗器械属于学科、技术层面都高度交叉、集成的高技术产业。这个产业要自主可控,仅靠企业自身力量很难实现,必须借力各学科顶尖技术。”让耀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CEO吴海洲欣喜的是,在当地政府牵线下,企业落户不久就与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达成合作,对新产品进行联合研发,预计今年就将完成工程样机的开发。无独有偶,苏州法兰克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与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合作研发的软式内窥镜,已顺利取得国际、国内认证并形成销售。
向着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迈进,苏州高新区构建的医疗器械产业生态圈正在释放出源源不断的“引力波”,拓展产业发展“朋友圈”。
7月28日,投资1000万美元的一次性生物反应袋项目运营不久,美国医疗器械企业赛默飞世尔科技又首期投资5000万美元,将其生命科学产业基地落地苏州高新区,引进体外诊断试剂、细胞培养基等一系列生命科学产业类项目,最终建成体外诊断中心中国区总部及生物医药中国区总部。落户10年发展喜人,赛默飞世尔科技与苏州高新区建立起牢固伙伴关系,频频增资扩产。
不仅仅是项目,一批亮眼成果也来了。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金奖揭晓,鱼跃医疗的一种呼吸机因突破呼吸机医疗设备行业的“卡脖子”技术而榜上有名,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内的苏州鱼跃便是该呼吸机的主要研发和生产中心。7月初,苏州心擎医疗技术有限公司与武汉协和医院合作研发的温血转运平台,成功实验完成了国内首例动物供体心脏温血转运,成为我国心脏移植前沿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有望将心脏的最长保存时间延长至12小时,比国内常用的冷缺血保护时间增长约2倍。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苏州高新区内阅微基因、康多机器人、心擎医疗、无双医疗、德品医疗、EDDA健康科技、宽岳骨科等80多家医疗器械企业,先后获得红杉资本、深创投、鼎晖投资、达晨财智、北极光创投、启明创投等一批知名头部资本融资,总融资金额超100亿元。此外,苏州高新区还专门设立了针对医疗器械行业的科技信贷产品“融医贷”,成立总规模达100亿元的医疗器械母基金、15亿元的大健康产业基金。
“我们对这个新目标充满信心,正在研讨新一轮发展规划。”苏州协同创新医用机器人研究院落地苏州高新区多年,副院长孙玉宁认为,当前医疗器械产业前景巨大、竞争力强,苏州高新区抢先布局,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优势。在他看来,研究院作为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生态圈的成员,应该聚焦几个重点细分领域攻坚突破,并与圈内伙伴“抱团”发展,拥抱新一轮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