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EH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始创于2002年,展会举办地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多个城市轮回举办,CMEH医博会是有影响力的医疗器械展会在历经多年的积累和沉淀,现已发展成为覆盖医疗器械全产业链、集产品技术、新品首发、采购贸易、为一体的全球化综合服务平台。
可穿戴设备已经能够取代患者心电监测的一部分功能,并且精度在不断提升 视觉中国图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潘文志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可穿戴心电检测设备的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手表腕带等可穿戴检测设备检测的是脉搏而不是贴胸,因此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需要未来在技术方面不断提升精准度。” ]
[ 有市场统计数据显示,到2025年,医疗可穿戴设备的市场价值将超过480亿美元。 ]
在上周末杭州举办的一场瓣膜大会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脏中心主任王建安教授分享了智能可穿戴设备在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R)领域的应用,他以华为可穿戴连续心电监测设备的临床试验为例,认为可穿戴设备已经能够取代患者心电监测的一部分功能,并且精度在不断提升。
搭载人工智能软件的可穿戴设备用于人们健康数据的监测将成为未来的一大趋势,比如使用可穿戴设备来检测和健康相关的生理信号,未来可能成为心血管慢病管理的重要手段。苹果和华为等头部公司都在悄然布局,有望在下一代可穿戴设备中嵌入无创生理信号检测功能,对心血管疾病风险至关重要的血压和血糖进行监测。有市场统计数据显示,到2025年,医疗可穿戴设备的市场价值将超过480亿美元。
华为苹果等医疗级可穿戴产品获批
王建安以华为设备为例,根据长期的患者追踪数据分析了可穿戴设备与目前医用级心电监测设备的优势和局限性,认为可穿戴设备已经能够取代患者心电监测的一部分功能,并且精度在不断提升,不过仍然需要长期大量的数据阵列才能更好地理解可穿戴设备对于TAVR的术后监测。
华为方面早些时候透露,带有连续心电图监测功能的可穿戴设备产品即将发布,能通过脑机接口等人体机能增强技术,基于医疗云服务,来进行体征信息的传输和存储;并可以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产生决策,帮助人们进行主动健康管理。
第一财经记者查询国家药监局国产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网站发现,6月11日,华为腕部单导心电采集器获得批准,该产品为二类器械,由主机、腕带、充电线、无线充电底座及移动端软件组成。使用范围为供成人腕部单导心电数据的采集用,不包括自动分析、诊断功能。
另据第一财经记者查询国家药监局进口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网站发现,6月2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美国苹果公司的移动心电图房颤提示软件ECG,属于二类器械产品,由手表端软件(Watch App,发布版本1)、手机端软件(iPhone App,发布版本1)组成;适用范围为:与Apple Watch配套使用,记录、显示和储存与导联心电图类似的单通道心电图,用于房颤(AFib)或窦性心律的提示。
根据网友使用美国版Apple Watch的体验,ECG功能可以测量窦性心律、房颤、高低心率三大常见心电图结果,同时还能在手机端以专业心电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并支持将测量结果导出PDF传给医生。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Apple Watch心电图就完全能取代医院的监测方式。因为苹果在官方网站上指出,在使用ECG功能测量时,用户需要知道该功能无法检测心脏病发作、无法检测血液凝块或中风、无法检测其他心脏相关的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胆固醇或其他心律不齐等症状。
有助于改变慢病管理方式
可穿戴设备用于心脏功能监测,有助于我国对心血管慢病的管理。
今年5月中国心脏病学会议最新发布的第三版《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CHI)》显示,整体而言,我国的心血管健康指数在不断提升,但是地区差异仍然存在,心血管慢病管理任重道远。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心血管健康指数的颗粒度正在越来越趋于细化,更能反映出真实情况,我们希望提醒全社会重视心血管慢病管理,但这仍然需要一个过程。”
对心血管慢病管理的需求推动了对生理数据监测硬件和数据分析软件平台技术的发展。在平台建设方面,全国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PVMC)近日正式启动,标志着未来以病人为中心建立系统性评估和综合管理平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专科个性化治疗。
尽管目前针对苹果的ECG功能对临床诊断的支持外界仍有争议,但大多数医生仍然认为,心电图测试有助于医生深入了解患者持续的心脏状况,以避免遗漏。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潘文志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可穿戴心电检测设备的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手表腕带等可穿戴检测设备检测的是脉搏而不是贴胸,因此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需要未来在技术方面不断提升精准度。”
科技公司竞相进入可穿戴医疗设备赛道
潘文志表示,未来除了挖掘监测心率等数据以外,可穿戴设备还可以用于一些包括呼吸、血压、体温、血糖等其他重要生理参数的监测。
据介绍,Apple Watch OS8将通过跟踪睡眠呼吸率,也就是睡眠时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来帮助用户的整体健康。此外,预计未来苹果还将引入包括体温和血糖传感器。
华为近期也申请了血压检测可穿戴设备的相关专利,并声称正在与国内的知名医疗机构联合进行高血压管理研究,探索从筛查到早期干预的血压创新主动健康管理。
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此前发微博称,华为一款智能穿戴式血压测量技术研究取得突破,首款可测量血压的智能手表通过医疗器械注册检验,预计下半年正式上市。
业内认为,以血压和血糖为代表的下一代生理信号检测将会成为可穿戴设备的重要特性,这将会带动芯片等相关产业链的市场需求。相关芯片和模组供应商将会在集成度、成本、功耗、灵敏度等指标上进一步提升,以满足不同可穿戴设备的需求。
中国对苹果ECG功能的批准进一步消除了限制苹果手表在中国推广的障碍。“医疗健康功能的完善将会推动包括智能手表在内的可穿戴产品的普及。”Canalys分析师刘健森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ECG功能将会改变很多此前对可穿戴设备购买迟疑的用户决策。”
根据研究机构Gartner的预测,受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强劲需求的推动,2021年全球用户在可穿戴设备上的支出有望同比增长18%,达到815亿美元。
除了苹果和华为,目前,包括Garmin、谷歌、索尼、小米、三星电子和华为技术等公司都在激烈竞逐可穿戴健康领域,以给到用户个性化的健康建议。
不过,能否开发出医疗级的可穿戴产品仍然有待数据验证。“可穿戴设备的核心是小型化和集成化,但是当类似血压检测仪这样的设备集成到了智能手表上后,它的准确度如何现在还不清楚。”同济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员齐鹏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未来给出的血压测量值可以提供一个参考,这取决于误差允许的范围。”
大规模商用尚存挑战
早在几年前,华为就开始与北京301医院合作,针对患者的早搏、房颤、室性早搏、心律失常、心律不齐等心脏问题进行监测。“目前该研究仍在临床阶段,还不能作为正式商用。”华为可穿戴设备的一位负责人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但是这种形式正在获得国内外医院和学术界方面越来越多的认可。”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目前华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心电图监测功能已经获得200多万真实用户,301医院与华为的合作也被写入了国际心脏病数字化医疗指南,并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
上述华为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解释称:“这仅仅是硬件方面获得了认证,也就是说可以生产设备用于数据检测了,但是检测出来的数据如何解读,这是下一个挑战,也就是软件方面同样需要获得医疗级的认证。”
尽管国家近年来出台多项文件鼓励创新的医疗器械产品发展,但是长期以来,对于医疗器械的认证政策一直非常严格。据了解,华为的医疗级硬件产品历时约三年才获得生产认证,而软件在正式发布前,也需要经历数年临床研究的持续数据监测。
苹果在中国的手表的心电图功能即将落地,并不意味着对市场的快速占领。但截至发稿,第一财经记者试图在国行版苹果手表激活ECG心电功能时,仍然显示无法使用。专家向第一财经记者解释称,可能的原因是产品注册和正式上市期间,大企业仍需要一段时间走内部流程。
某美国大型医疗健康企业创新部门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苹果获得NMPA(国家药监局)的批准意义非常重大,没有该部门的批准,就不能算是数字健康公司,获得批准意味着苹果正式进入中国医疗健康行业,从非健康公司到健康公司,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当然对于跨国公司而言,除了拿证,要占领市场还有很多挑战,企业内部支持架构都要准备好。”
大数据时代改变了生物医学研究和健康医疗实践,但数据隐私保护方面的挑战也仍然存在。中国拥有大量的医疗数据,中国患者产生的数据超过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如何利用这些数据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有价值的诊疗知识,形成标准化的模型,对此业内正在探索。
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苹果要进入中国的健康领域,用户的个人数据保护是基本。“苹果已经承诺服务中国市场,并在中国建立服务器,把中国患者的数据存储在中国。”一位数字健康市场资深分析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现在更重要的问题是,数据如何被认可,因为可穿戴设备收集的数据,最终是要给当地的医生使用,从而发挥大数据的作用。”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