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创中心研制的首台国产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 新华社发
12月14日,以“创新引领 生态润泽”为主题的2023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生态峰会(以下简称“峰会”)将在深圳启幕。峰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圳市人民政府指导,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
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规划将发布
据悉,开幕式上将举行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行业项目发布仪式。第九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目录将发布,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项目也将揭牌。此外,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规划将发布,国创中心战略合作签约及国创中心国际战略创新项目发布也将在仪式上亮相。
在主题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顾宁,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王振常,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冷劲松,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俞书宏,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等知名院士,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华大集团首席执行官尹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孙颖、同创伟业创始合伙人郑伟鹤、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田奇等产业界、医学界、资本界领军代表,将围绕高端医疗器械自主可控、医疗器械创新生态建设、工程医学等主题,共商行业发展现状、挑战与机遇。
本次峰会上,2023年度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榜单及奖项(以下简称“榜单及奖项”)也将揭晓。该榜单在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极具权威性,旨在发现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新生力量,突出创新型医疗器械优秀成果,推动新锐医疗器械企业快速成长,表彰在医疗器械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机构、个人,构建医疗器械创新生态。此外,2023年度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功勋人物奖”也将发布,该奖项的颁发旨在更好地鼓励医疗器械行业从业者追求卓越,推动行业科技创新。
一批“专精特新”加速集聚发展
人民健康是“国之大者”,高端医疗器械是“国之重器”, 高端医疗器械自主可控更是国家战略。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医疗器械领域发展迅速且成果丰硕,但国际竞争依然十分激烈。深圳医疗器械产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国际国内优势区域间竞争加剧、产业内部创新发展需要不断融合突破等多方面挑战。
作为本次峰会主办方之一,国创中心是国家工信部于2020年4月批复建立的,我国医疗器械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国家科技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支持指导下,国创中心承担着聚焦关键技术、基础材料、核心部件等“卡脖子”问题,实现高端医疗装备的国产化替代、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使命。
成立三年来,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的支持下,国创中心牵头重大应急事项,研制的首台国产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获得注册认证,填补了国内长期空白;联合股东单位联影研发的全球首台5.0T人体全身医学磁共振成像系统,解决了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首次实现了超高场磁共振全身临床成像。
目前,国创中心已经初步构建促进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链条创新生态。CRO平台国创金福聚焦企业需求强烈的检验检测、动物与临床试验、产品注册等环节,与国家药监局审评中心合作探索绿色通道机制,与大湾区分中心合作建立有源设备测试基地,联合国内顶尖医院组建临床转化基地;CDMO平台国创汇康与制造巨头富士康合作,面向全球提供各类医疗器械产品工程化、中试、定制生产等服务;成立国创致远发起大健康产业基金;启动运营5万平方米产业孵化基地国创育成,成功孵化安捷明医疗、智普医疗、明准医疗等多家创新企业;组建品牌宣传专业团队国创数科,服务创新企业搭建品牌体系,加速创新产品市场化。
在国创中心的带动下,国内一批龙头医疗器械企业加快创新技术布局,一批“专精特新”医疗器械企业加速集聚发展,深圳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持续向全球医疗器械高地迈进。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严兆鑫
◎数读
深圳医疗器械产值 全国大中城市居首
2022年6月,深圳将高端医疗器械列入“20+8”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方向,推动这一行业持续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数据显示,2022年,深圳医疗器械产值986亿元,占全国10%,出口占比13%,居全国大中城市的首位。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